李志遠:在我校“青年教師微課大賽”上的點評
3:2018.11.24 10:48:00 瀏覽人數:3695
探索微課奧秘 加快課改步伐
——在我校“青年教師微課大賽”上的點評
現代教育技術中心 李志遠
今天看了12位老師的微課,12位老師對微課有著不同的認識,有不少亮點的呈現,有個別作品有著較高的水平。從這次活動可以看出,我校在探索微課上又邁進了一步,並引領著大家向新的教育教學改革領域前進。
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在微課的設計、製作上還存在一些問題,現我就微課(主要以在線式學習型微課)的設計製作談幾點膚淺的認識。
一、微課的發展
微課最早起源於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北大,就是將教師的課堂實錄按照知識點(講解流程)分解成一些小的片斷,供學生進行學習。在2008年的時候,美國的戴維·彭羅斯提出了“微課程”的概念,形成了60秒、一分鐘、5分鐘微課。2010年內蒙古李玉平老師將微課程的素材來源和涉及範圍進行了拓展,目前已經起步並形成一定影響力的有“三小”微課程(小策略、小現象、小故事),包含的種類有:教育敘事微課程、班級建設微課程、學科微課程、電影微課程、閱讀微課程等。2011年廣東省教師胡鐵生在深圳一次教育部會議上提出了關於微課的一些想法,引起了教育部的關註。2012年美國的“翻轉課堂”引入中國,及慕課(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的出現,至此微課“火”了。
二、微課的概念
微課又名“微課程”,是“微型視頻網絡課程”的簡稱,它是以微型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針對某個學科知識點(如重點、難點、疑點、考點等)或教學環節(如學習活動、主題、實驗、任務等)而設計開發的一種情景化、支持多種學習方式的在線視頻課程資源。(出處:胡鐵生-《中小學微課的設計製作與評審指標解讀.ppt》,3.0版本)
三、微課的理論基礎
建構主義理論。微課程這個術語並不是指為微型教學而開發的微內容,而是運用建構主義方法化成的、以在線學習或移動學習為目的的實際教學內容。
四、微課的設計
1.選題:精選知識點、例/習題、實驗活動等進行講授、演算、分析、推理、答疑等,所選內容應為教學中的重點、難點、疑點、易錯點等。選題中一個很重要的理念是,微課是為瞭解惑(啟惑)而非授業。
2.內容:教學內容要針對微課程專門進行設計,小而精,內容嚴謹,科學正確,符合認知規律,邏輯清晰,重點突出,明瞭易懂。環節上最好設計引入和小結,引入要新,小結要精,關鍵還要迅速(有多個老師的微課沒有引入和小結)。
3.微課的組成:“微課”核心資源是“微視頻”,同時可包含與該教學視頻內容相關的“微教案”、“微學案”、“微課件”、“微習題”、“微反思”及“微反饋”、“微點評”等輔助性教與學的內容。
4.時間控制:上海師範大學黎加厚教授提出了一個微課製作中的“註意力10分鐘法則”。中學微課視頻的長度一般在10分鐘以內,最好是5-8分鐘。
五、微課的製作
1.拍攝工具:攝像機、數碼相機、手機、IPAD,屏幕錄像等。
2.製作工具:微課視頻的製作一般要用到視頻編輯、音頻處理和視頻、動畫合成等技術,相應的免費軟件有:繪聲繪影、QQ影音、Cooledit、Camtasia_Studio(喀秋莎)等。用這些軟件對微課視頻進行後期的編輯和處理(多位老師的微課沒有較好地進行編輯,無片頭、片尾,多出一些不必要的內容)。
3.支撐工具:可以是手寫板、電子白板、黑板、白紙、電腦等。
4.製作中的註意事項:
(1)微課不是課堂錄像的一個片斷(有多個老師的微課感覺就是錄像課的片斷)。
(2)視頻圖像要清晰、穩定,聲音要清楚,聲畫同步,語速不宜過快(多個老師的微課存在圖像抖動大、不穩定現象,個別視頻有雜音,且教師講解聲音過小,還有的甚至出現了下課的鈴聲)。
(3)一般而言,在微課製作中儘量少出現教師和學生(美國可汗學院),更多集中在知識點本身(有些微課的拍攝重點在老師身上,個別在老師與PPT之間切換過於頻繁),但最好又能讓受眾感受到老師的存在和師生的互動(個別微課有照著PPT照本宣科的現象),表演類、動作示範類、討論類微課除外。
(4)微課的受眾對象是學生,而且原則上是一對一的(支持在線式學習),要做到“場上無學生,心中有學生”。
(5)不是所有微課一定要有PPT及多媒體等現代教學手段。實驗、示範類的就不一定要PPT,習題推演等也可以在紙上進行。
以上只是我個人對微課的一些理解和看法,作為一種新興事物,本身也存在不同的理解和爭議,不當之處也歡迎大家共同學習和探討。總的來說,通過這次學校的青年教師微課大賽可以看到,老師們在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上有較大的進步,表現出了積極學習、不斷進取、努力占領現代教育制高點的意識,並對教育改革的前沿事物積極追尋著,這必將為我校的教學改革和現代教育發展帶來新的生機和活動。
附: “關於微課程設計給教師的17條建議”
黎加厚(上海師範大學數理信息學院教育技術系主任,教授,教育技術碩士點學科領頭人。)
1.時刻謹記您的微課程用戶是學生。
2.一個微課程只說一個知識點。
3.儘量控制在10分鐘以內。
4.不要輕易跳過教學步驟,即使很簡單,很容易的內容。
5.要給學生提供提示性信息(例如:用顏色線標識,屏幕側邊列出關鍵詞,用符號圖形標註等)。
6.微課程是整個教學組織中的一個環節,要與其它教學活動環境配合,記住:在微課程中適當位置設置暫停,或者後續活動的提示,便於學生瀏覽微課程時轉入相關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在學習單統一調度下學習微課程。
7.微課程應有恰當的提問,問題的設計要恰當安排基本問題、單元問題和核心問題,靈活使用多樣化的提問策略促進學生思考。
8.每一個微課程結束時要有一個簡短的總結,概括要點,幫助學習者梳理思路,強調重點和難點。
9.對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要說清楚是什麼,還要說清楚不是什麼, 讓學生明確基本概念和原理;對於關鍵技能的教學,要清楚地說明應該如何做,不應該如何做。
10.用字幕方式補充微課程不容易說清楚的部分,註意:只須呈現關鍵詞語,不必像電視劇一樣將所有的臺詞都打出字幕,這會增加學生的閱讀認知負荷。
11.教師要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的習慣(例如,要根據學習單的指導來看視頻,看完視頻以後要回到學習單來討論、練習),要告訴學生使用微課程的技巧(例如,遇到沒有聽懂的地方可以暫停重聽)。
12.在學習單上將微課程和相關的資源與活動超鏈接起來,方便學生在學習單的統一調度下跳轉學習。
13.一門課程開始的時候,要清楚地介紹這個課程的評價方法和考試方式,引導學生根據教學目標學習。
14.開始時,要介紹主講老師本人的情況,讓學生瞭解教師。
15.註意研究借鑒“可汗”在講與你的類似課程時所採用的教學方法。
16.留心學習其他領域的設計經驗,註意借鑒、模仿與創造,例如,從電影、電視、廣告等大眾媒體中找到可以借鑒的創意。
17.有關微課程製作的操作技術細節(很多時候,細節往往影響了微課程的使用效果):
·鼠標不要在屏幕上亂晃。
·字體和背景的顏色要搭配好。
·講解課程時,鼠標在屏幕上的速度不要太快。
·畫面要簡潔,與教學內容無關的圖標、背景、教師人頭像等,都要刪除。
·錄製視頻的環境要安靜、不要有噪音。